義龍新區郎行村600畝生態甘蔗“開榨”
12月25日,郎行村長田組蔗農王朝品家正在手工熬制土紅糖
12月中旬以來,義龍新區德臥鎮郎行村600多畝甘蔗成熟陸續采收“開榨”,蔗農們采用傳統柴火土榨古法熬制土紅糖,熬出的土紅糖色澤鮮紅、味道甜、口感好,有濃濃的香甜味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銷售模式“訂單”銷往貴州省的貴陽及廣東、福建等省內外市場,預計可為蔗農增收520多萬元。
隨著2023年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,郎行村3至5戶組成一組,每天從地里把甘蔗砍收回來榨汁取水,把甘蔗汁水倒入大灶的第一口大鐵鍋里,用柴火加熱煮沸并過濾除去糖泡沫,接著將糖水翻入下一口大鐵鍋繼續煮熬,再把糖水過濾翻入第三口大鐵鍋依次翻煮,甘蔗汁經過3口大鐵鍋熬煮2個小時左右變成金黃色的糖漿,將糖漿舀進一個木質框架的平臺上,糖漿一邊冷卻,糖農一邊用木鏟使勁均勻地滾壓,待糖漿變成色澤黃色的固體狀,用刻制好的尺度量一下劃成小塊小塊的紅糖,通過包裝即可銷售。
“我家種植6畝甘蔗,每畝可熬制土紅糖800斤左右,一年可生產特色土紅糖4800來斤,每斤按10元已‘訂單’加工熬制土紅糖給客戶,一年銷售土紅糖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!” 12月25日,義龍新區德臥鎮郎行村長田組蔗農王邦漢在銷售土紅糖時盤算著說。
鄉村振興、產業先行。近年來,郎行村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按照“謀發展、調結構、促增收”的思路,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,充分利用南盤江沿岸低海潑亞熱帶氣候,念好“山字經”,打好特色牌,發展“短、平、快”生態山地經濟,著力打造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特”生態特色產業,把甘蔗種植與治理石漠化有機結合起來,打造南盤江畔“山地經濟”特色產業帶,全村涌現出王朝品、王邦漢等一批甘蔗種植專業戶、示范戶,形成“一戶帶多戶、多戶帶全組、多組連全村、全村成基地”的甘蔗種植產業化格局,帶動蔗農發展甘蔗產業增收致富。
12月25日,德臥鎮郎行村長田組蔗農們有的在地里砍收運輸甘蔗、有的在用榨糖機榨甘蔗汁水、有的在用大鐵鍋熬制紅糖、有的用包裝箱包裝紅糖、有的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銷售紅糖……整個紅糖加工生產基地呈現一派繁忙熱鬧景象,形成紅糖生產、加工、銷售一條龍產業鏈發展格局,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。
(吳古昌)
責編:王湛
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